您的瀏覽器不支援JavaScript功能,若網頁功能無法正常使用時,請開啟瀏覽器JavaScript狀態

環境部主管法規共用系統

列印時間:113.11.23 20:39

歷史法規

法規名稱: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審查開發行為空氣污染物排放量增量抵換處理原則
民國 111 年 11 月 02 日
立法理由:
圖表附件:
一、行政院環境保護署(以下簡稱本署)為妥善審查環境影響評估開發案
    空氣污染物排放量(以下簡稱排放量)增量抵換方式,提出處理建議
    ,以供開發行為及環境影響評估審查之參考,特訂定本原則。

二、本原則適用於本署辦理環境影響評估審查之開發行為,其開發基地位
    於臺灣本島二級或三級防制區,且營運階段其新增排放量對污染源所
    在地之防制區或空氣品質同受影響之鄰近防制區有造成惡化之虞者。

三、開發單位辦理排放量增量抵換,得依下列方式為之:
(一)自行辦理。
(二)與其他公私場所合作辦理。
(三)與政府機關合作辦理。
(四)其他經環境影響評估審查委員會同意之方式。
    依前項第二款及第三款者辦理者,應於環境影響評估審查階段提送合
    作協議文件,並載明雙方合意辦理內容。

四、開發單位依本原則執行排放量增量抵換,得自同一空氣品質擴散影響
    區(以下簡稱空品區)取得,其抵換來源如下:
(一)固定污染源依空氣污染防制法(以下簡稱本法)第九條第一項第一
      款規定取得固定污染源依規定保留之實際削減量差額。
(二)固定污染源依本法第九條第一項第二款規定取得交易或拍賣取得之
      排放量。
(三)固定污染源採行具體防制措施之實際削減量。
(四)改善移動污染源減少之排放量,包括老舊車輛汰舊換新、港區船舶
      使用岸電。
(五)改善逸散污染源減少之排放量,包括餐飲業裝設防制設備、稻草集
      中妥善燃燒、農業剩餘資材採用腐化菌避免燃燒。
(六)其他經本署認可者。
    前項第三款至第五款空氣污染物減量計算基準,依附錄一至附錄六規
    定,進行檢視適用對象、可抵換額度計算、抵換額度有效期間及抵換
    額度鑑定佐證資料等資訊。

五、開發單位應於通過環境影響評估審查後開始執行抵換措施,其增量抵
    換來源屬前點第一項第四款至第六款者,應向本署提出空氣污染物抵
    換量取得計畫,經本署審查通過後執行。
    前項情形,開發單位採第三點第一項第三款與政府機關合作辦理之方
    式,且於環境影響評估審查階段提出增量抵換來源委由政府機關辦理
    者,免向本署提出空氣污染物抵換量取得計畫。
    第一項空氣污染物抵換量取得計畫,應載明下列事項:
(一)原環境影響評估相關書件所提抵換來源。
(二)抵換來源名稱及位置。
(三)抵換量總量。
(四)採第三點第一項第二款及第三款合作辦理者,雙方合意抵換量轉讓
      額度分配。
(五)抵換額度分配期程。
(六)其他經由本署要求載明者。。
    本署受理空氣污染物抵換量取得計畫後,應於三十日內完成審查。
    前項計畫經審查不合規定或內容有欠缺者,應通知限期補正。
    抵換來源屬車輛汰舊換新者,第一項所定取得計畫,其申請程序及抵
    換量取得方式等規定,由本署另定之。

六、第四點第一項空品區劃分如下:
(一)北部空品區:基隆市、臺北市、新北市及桃園市。
(二)竹苗空品區:新竹市、新竹縣及苗栗縣。
(三)中部空品區:臺中市、彰化縣及南投縣。
(四)雲嘉南空品區:雲林縣、嘉義市、嘉義縣及臺南市
(五)高屏空品區:高雄市及屏東縣。
(六)宜蘭空品區:宜蘭縣。
(七)花東空品區:花蓮縣及臺東縣。

七、開發案之原生性空氣污染物排放量增量與其抵換來源之抵換比例原則
    ,除另有規定外,依下列原則辦理:
(一)開發案位於二級防制區者為 1:1 。
(二)開發案位於三級防制區者為 1:1.2 。
    衍生性空氣污染物與原生性空氣污染物抵換,除須符合前項規定外,
    開發單位另應提出兩者抵換比例模擬結果資料報請本署審查同意後執
    行;未提出者,其比例原則如下:
(一)氮氧化物(NOx) 與原生性細懸浮微粒(PM2.5) 抵換比例為 15
      :1 。
(二)硫氧化物(SOx) 與原生性細懸浮微粒(PM2.5) 抵換比例為 10
      :1。
(三)非甲烷碳氫化合物(NMHC)與氮氧化物(NOx) 抵換比例為 2.8:
      1 ,且僅限以非甲烷碳氫化合物(NMHC)抵換氮氧化物(NOx) 。
(四)臭氧(O3)增量抵換空氣污染物為非甲烷碳氫化合物(NMHC)及氮
      氧化物(NOx) 。

八、開發單位未依前點第二項第一款至第四款比例原則進行排放量增量抵
    換者,應於環境影響評估相關書件中說明抵換排放量如何輸入模式進
    行模擬及相關參數,並依空氣品質模式模擬規範規定之模式類型及下
    列規定進行模擬:
(一)使用高斯類模式模擬者,以開發案排放量之模擬濃度分布扣除抵換
      排放量之模擬濃度分布,得到抵換後的濃度變化量之分布。
(二)使用網格類模式者,以開發後排放量(即基準排放量加上開發案排
      放量並扣除抵換排放量)之模擬濃度分布扣除開發前排放量(即基
      準排放量)之模擬濃度分布,得到抵換後的濃度變化量之分布。

九、開發單位依前點進行空氣品質模擬之結果,應以下列方式說明其抵換
    具有同等之空氣品質維護效益:
(一)使用高斯類模式模擬者,模擬期間開發單位所在空品區之模擬範圍
      內所有陸地上網格之各種申請排放污染物小時濃度變化量之總平均
      值應不得增加。
(二)使用網格類模式模擬者,開發前後模擬期間開發單位所在空品區之
      陸地上臭氧超過小時與八小時空氣品質標準,及懸浮微粒與細懸浮
      微粒超過二十四小時空氣品質標準之網格面積日數,應不得增加。
(三)新開發案排放量抵換後模擬濃度變化量須符合空氣污染物容許增量
      限值之規定。

十、空氣品質模式模擬之模擬期程、模擬數量及污染物濃度增量統計方式
    應依空氣品質模式模擬規範規定辦理。

十一、本署得遴聘專家學者進行空氣污染物排放量增量抵換審查。

資料來源:環境部主管法規共用系統